笔下文学 > 谁道穿越好 > 25.番外上

25.番外上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ixia.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琰国嘉和一十九年,皇后生嫡公主,举国同庆。初为人父,皇帝南门绎大喜,取公主名潇,赐封号佑宁,意在愿小公主一生无恙,福佑安宁。

    佑宁公主,聪明伶俐,智谋无双,拥倾国之颜,得百姓爱戴。

    琰国嘉和三十七年,皇后再添一子,皇帝南门绎取嫡子名衍,当即立为太子。

    嘉和四十二年,皇后病逝,皇帝南门绎思念成疾,次月驾崩。朝纲大乱,举国悲痛。佑宁公主南门潇带着太子于大殿之上示高宗遗诏。诏曰:着太子南门衍即皇帝位,皇帝年幼,丞相苏绮,大将军卫关,赵国公赵邑夔,清王南门寇四人辅政 ,令佑宁公主垂帘听政。

    随后,南门衍举行登基大典,创年号永延。

    永延一年,辰国借机进犯,边关报急,佑宁公主派大将军卫关率军抵御敌军。大战僵持一年之久,琰国国力严重受损。赵国公乘机在朝中打压卫关等人势力,培养鹰爪。

    永延二年春,边关传捷报,大将军卫关大败辰军,不日领兵回朝,中途辰军再犯,卫关折返。几日后,赵国公指控丞相苏绮勾结外敌,举通敌信数封,示之于众。丞相无力辩驳,被判满门抄斩。

    永延二年冬,赵国公大权在握,渐渐把持朝政。

    永延二年年末,佑宁公主赠赵国公歌姬一名。

    永延三年,北都动乱。

    永延四年,赵国公蠢蠢欲动。

    永延五年……

    南门潇透过被拉开了的帘子看着外面不断倒退的树影,陷入沉思……

    ————————永延五年————————

    永延五年,南门潇十八岁生辰。

    刚过完十八岁生辰的南门潇独自在自己的宫门口,披着一件淡蓝薄纱衣 ,抬头仰望这轮属于她的十八岁的明月。明月极美,云层周围泛出一圈浅浅的朦胧光华。

    近侍潇竹匆匆从外面进来,顾不得一身寒气,直直跪在南门潇面前,手中捧出一物,“蛰伏三年,轻歌终于取到赵国公信任,盗得罪证!”

    南门潇目光闪了闪,十八岁的月亮在她眼里逐渐黯淡。

    “罪证在你手上,轻歌呢?”

    南门潇白皙颀长的脖子动了动,慢慢转过头看着跪在地上的潇竹,她的声音不小,却极淡极淡。

    潇竹低下头沉默不语。

    南门潇看着她,看着看着,微抿的唇线突然向上弯起一个大大的弧度,南门潇笑了,笑得极为魅惑,一点不似之前沉着又冰冷的样子。

    “即刻,捉拿,赵国公”。

    她语音刚落,房门外一个人影无声无息接过她手中的令牌离去……

    “赵国公奉公守节,定是为人诬陷!”

    “赵国公忠心耿耿,绝不是贪污之人,望圣上明鉴!”

    “赵国公两朝元老,还请圣上从轻发落!”

    巍峨的大殿上,南门衍回头不知所措的看着南门潇,今日他与皇姐要治赵国公的罪,他才刚问了一句可认罪,殿上一半人就跪了起来。赵邑夔这个人,饶是小皇帝再小再不通世事,他也是对他喜欢不起来。这个人自他登基后就没在朝堂上消停过,整日不是逼着他处置这个人,就是逼着他处置那个人,还想逼着皇姐和亲,真是可恶至极。可是偏偏皇姐告诉他,他是皇帝,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样容易发脾气,皇姐说他要笑,不管赵国公要她处置哪个人,即使是好人,他也要笑着对他点头。

    “皇上,臣有铁证。”

    清王南门寇怀里掏出一本账薄。

    “请皇上容臣先过目!”

    听到铁证两字,一直未啃声的大将军卫关突然上前拿过南门寇手里的东西自行看了起来。见公主和皇上无一人责他,群臣通通将目光落在了卫关手中的账薄上,或好奇,或惊惶。

    卫关一页页翻开账薄,越翻脸色越难看,两只手都颤抖了起来。

    南门潇透过帘子远远的看着卫关,嘴角牵起一丝笑意。

    啪的合上账薄,也不管所处何地了,卫关颤抖着手,指着跪在地上的赵国公,语气气怒极,“好啊!赵邑夔你这个老匹夫!当年与辰国大战,居然是你从中克扣了军粮,你知不知道那场战事,我朝的士兵有多少没有死在辰军的手里,最后却死在了饥饿!当年你这个老匹夫义正言辞告苏绮通敌,枉老夫回来之后居然还对你感恩戴德,老夫真是糊涂!”

    卫关是个武将,平时说话本就声如洪钟,此刻发起怒来,竟叫地上跪着的一半官员身子都抖了起来,被大将军的气势吓到,几个跪着的人兀自站了起来。

    “嘉和三十二年,西都蝗灾,百姓流离失所,高宗皇帝从国库中拨八十万两白银,命户部侍郎徐长远,携往西都振灾。经查 ,户部侍郎徐长远私吞灾款四十万两,嘉和三十四年,四十万两白银俱暗中运至赵国公府。”

    “嘉和四十年,西都再发大水,高宗拨款一百万两白银,赵国公自请前往西都振灾,振灾途中,六十万两白银被劫,经查,嘉和四十年末,此六十万白银俱暗中运至赵国公府。”

    “嘉和四十一年,开科取士,赵国公担当主考官,收受贿赂不等,开百官贪污先河,至贪腐成气。”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地上跪着的人接连又站起了几个。

    清王出示证据,大将军卫关在大殿当场数出赵国公几大罪行,辅政四元老,两元老难得统一战线一齐发声,本就是墙头草的一些人,平日再笨,如今也看清了形式。

    “丞相,你如何看此事?”

    南门潇恍若没有听见,隔着帘子偏着头问丞相段闵文。身为一朝丞相,他有些过为沉默了。

    段闵文看了一眼地上的赵邑夔,皱起了眉头。一直以来,朝中几派党争,因着之前丞相的前车之鉴,他这当朝丞相反倒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眼下公主殿下不问将军卫关,不问清王南门寇,单单问他这丞相,看来是要他站队了。赵国公一旦落马,皇权必定要开始集中,此刻,是公主的试探也好,随口问问也好,关于赵国公的问题,他这个丞相似乎不能随意的回答。

    “不如先将赵国公押入大牢”。

    南门潇朝段闵文点了点头,“那便照丞相所言,将赵国公关押大牢。”

    南门潇想了想,赵邑夔是两朝元老,朝中党羽众多,若突然定罪,恐怕会狗急跳墙,引发大乱,若不定罪,又等于放虎归山,激起民怒。一时之间也唯有先关押大牢,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