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盲帝 > 48.云动

48.云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ixia.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璟焱今年九岁,生母华妃,皇七子,在宫中一直默默无闻。

    他出生的时候,当今太子已有十岁,从前备受宠爱的三皇子如今的英王也已八岁,他幼年唯一能打动皇帝的纯真不知世事的时候,他那父皇的宠爱早已尽数聚集于三皇子一身。

    按道理赵璟焱对赵璟煊应有嫉恨,宫中最出风头的皇子,往往是其他皇嗣仇视之人,个个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反常的是,这样的念头赵璟焱从未产生过。他的生母华妃虽位列四妃之一,但皇帝对其到底只是淡淡,如何也比不得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比不得盛宠十数年不绝的皇贵妃,若不是因着华妃母家同安国公府有牵连,赵璟焱的童年只怕不会如何顺遂。

    实际上即便如此,赵璟焱这六七年当中,也并不有如何太平的时候,并非因有己身性命之危,而是常常被卷入他人性命之局当中。

    自然,这个他人除大皇子同三皇子之外,别无他想。

    但近两年前三皇子谋逆案莫名了结,赵璟煊封王南下之后,宫中便沉寂了不少,这一种沉寂不仅仅因为宫宴之上少了一位敢同百花争艳的皇贵妃,更是在三皇子离开之后,太子这边的动静也少了许多,东宫几乎销声匿迹一般,除年节大事不见人影。

    往日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人人心中各自都有数,不若隔岸观火,不若下场相搏,总归是有个位置给人站;但如今一切归于寂静,反倒人人自危,胆战心惊生怕行差踏错,倒不如往年养蛊一般的你挣我斗,两只蛊王斗得不可开交,旁的小虫子们也不至于垂垂。

    九岁稚儿竟有这般沧桑之感,赵璟焱摇摇头,望着远处大红宫墙同碧云相接之处,想到往年时日,诸多回忆便让人不由得想要回到那时。那时当然是好的,赵璟焱想,即便勾心斗角,即便你死我活,但总比如今随着父皇日渐消逝的生命而愈发死气沉沉的皇城好上一千一万倍。

    像个什么样呢?赵璟焱仿佛看到后宫中心,乾清宫正上方的一团晦暗之气,每时每刻都有一丝一缕抽离出来,飘向皇城、京城尚显清明的地方,在湛蓝的天空之下膨胀、爆裂,周而复始。

    它们源源不断地被送向皇城外、京城外,笼罩在整个大楚上空,它们聚集、凝结、压制,就变成一块块铅云,神志清醒之人似是要受其迷惑,心智艰涩之人反倒成为最上佳的养料。

    这般压抑的气氛沉沉盖在哪些人头上,却使那些人分毫不察。并非突如其来,实为由来已久,却无几人参透。赵璟焱想到两年前降生宫中最小的公主,如今已是记事的年纪,她不知曾经有位皇贵妃冠绝六宫,更不知她头上有位三皇兄,曾经是如何极尽圣宠;她生来只知太子皇后,从未见过父皇,心性晶莹纯洁,却不知此地曾经也被称作龙潭虎穴。

    但说到底,谁又知道谁呢?人人皆活在眼下方寸之地,又哪管古今又来。昔所往矣,昔已往矣,人事不再,时光仍旧是要流动。

    景莲寻过赵璟焱几次,他这个年纪出宫本是要经皇帝亲准,经各部定下仪仗,衣制冠履一应俱全才敢出行。只是如今乾清宫内兵荒马乱,各部自顾不暇,又仰仗他身后牵扯,皇七子出宫,便只一人一马一随从,一路畅通无阻。

    他能上马之时,赵璟煊已不常出现在校场,赵璟焱虽亲眼见过一次赵璟煊练习骑射,但到底年幼时长,如今再回忆起来,也是只有星星点点的碎片,一提就散了。

    关于赵璟煊的事情,他多数是从旁人那里听来,有时是接近过三皇子的大宫女,有时是御膳房已掌勺的厨子……七皇子一句一句地听完,有时也要想,明明属于赵璟煊的往日还在宫中流传,为何属于这些往日的生机却无法将上空的晦暗驱逐?

    只是他这般想,却不能同任何人提及,三皇子这个名号,如今在宫中也不大不小的算个禁忌,谁也不知道若是触碰了,究竟是粉身碎骨,还是柳暗花明。

    他年纪尚小,倒也不知这个在心中突然蹦出来的“柳暗花明”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能问,安国公不说,单是世子学富五车,便足以解惑;但他不敢问,安国公那双眼睛望过来,他便能将所有要说的想说的尽数忘却,只余满心惊慌。

    这般感受赵璟焱只在为数不多的几人身上发现过,一是他那只见过数面的父皇,一是安国公,还有一人,赵璟焱只记得那人曾抱过他,怀中温暖,扑鼻而来却只有冬日的寒气,他那时方三四岁,幼儿天生向往美丽物事,赵璟焱也不例外,那人容颜在前,他见猎心喜,正要凑上前去,却正投进两汪漆黑深潭。

    如同浸透了世间所有色彩一般的黑,如今依然深深刻在赵璟焱心底,不曾抹去。

    文昶随国公府信使自赣州府快马加鞭,换了近十匹好马,仍是花费近十日方抵达京城。

    他在京郊便同国公府之人分开,那人自有路子将手中信件送到该送到的地方,而他作为太医院御医,自然也有他要做的事情。

    太子的贴身太监连升带了人候在宫门处,文昶没有沈珵这等身份,自是不敢在京城策马疾行,他既到了京城,却也不曾有丝毫松懈,换回了往日那身派头,随着连升一路直入太医院。

    章太医早在那处“杂草丛生”的园子里等着,连升候在门外,文昶却没有丝毫顾忌,径直便向他那师父走去,行了一礼直接道:“英王眼疾有恶化之兆。”

    门外连升眼观鼻鼻观心,什么都不曾听见。园子里章太医端详爱徒面色片刻,长叹了一口气,只道:“天意啊……”

    文昶便朝章太医一点头,雷厉风行地转身走向连升,直接让他带到了东宫。

    太子这头也是悠闲,他一身锦衣便服,正同太子妃在外头晒太阳。太子妃如今怀胎已有八月,整个人看起来却非但没有富态多少,反而显得瘦弱许多,她此刻正倚靠着太子,头搁在太子颈间,双手扶住腹部,眼睛闭着,似是已然熟睡过去。

    文昶走过去,太子抬眼见他,便示意他动作放轻缓,同时抬起放在太子妃肩膀上的手,轻轻摸了摸太子妃的鬓发。

    “东西可曾找齐了?”赵璟熠轻声道。

    文昶将手上提着的包裹放在太子面前小几上,三两下打开。这般大一个包裹,里头东西却少得可怜,不过三味药材,两味有三株,一味只有一小撮粉末,被收在一精巧玉盒当中。

    “按师父吩咐,其余俱是齐全,只是这……”文昶也是略有惋惜,“少得可怜。”

    太子并未变色,也看不出多少失望之情,他轻轻抚摸着太子妃柔顺青丝,让人将东西收了起来,抬眼向文昶露出一个略带感激的笑容。

    “有劳你了。”

    文昶面无表情,口中只道不敢。

    太子不在意他的态度,低头看了看熟睡当中的太子妃,轻轻笑了一下,而后便如同终于寻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声音轻得只怕要惊扰了怀中的女子。

    “悦儿近来愈发渴睡,章太医说她这是要养足了精神,皇孙才可平安降生。”他拢了拢盖在太子妃身上的薄毯,却又不敢将手收得太紧,于是腰背挺直,双臂便只有悬着。

    文昶冷眼旁观,并不出言,太子言语未尽,顿了顿就接道:“本宫虽认同章太医诊断,但悦儿却不愿轻易这么睡过去,只是每每抗不过嗜睡之欲,即便强撑也是挨不过去的。”

    文昶依然不说话,太子太子妃两人身后一众宫女太监,包括连升在内,也俱是低头不语,活像是将口耳尽数封闭了去,只如同木偶一般动作。

    太子不以为意,自顾自道:“悦儿说她想要多看看本宫,只是本宫从来都在此地,又怎会看不见的?只是她从来都是如此患得患失,生生得让人心疼。”

    太子抬眼,面上带着浅淡的笑意看向文昶:“她如今身在孕中,不便多言,这般扰人猜想却总是挥散不去。本宫疼惜太子妃,不愿她为此所扰,更不愿本宫世子也为其所忧……”

    文昶静默不语,太子面色不动,径自道:“文太医一身医术尽得章太医真传,这等小事,自然是早已有破解之法了。”

    太子话音落下,院中一片寂静。文昶并未立时出言,太子也并未再度出言相逼,两相对峙之中,太子怀中女子眉头一皱,轻哼一声,小幅度动了动,就要睁开眼。

    “拿药来。”太子头也不回地吩咐着,身后宫女的动作也是迅速,片刻间一小碗温热的汤药便到了太子手中。

    赵璟熠低声哄道:“可难过了?药是早温着的,不若喝了药再睡,好么?”

    太子妃眼睛尚还眯着,脸上却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她启唇低语,声音有些气力不济之感:“你却还把我当三岁小孩哄吗?谁要接着睡了,我这边起了。”

    赵璟熠纵容着喂她喝下了药汁,又过少时,太子妃才略略睁了眼,视线落在站立一旁的文昶身上。

    “这是……”太子妃一愣,支撑着坐了起来,面上有些红润,“是小文太医呀。”

    文昶闻言,无奈一笑,便躬了身,轻声道:“太子妃殿下。”

    太子妃歪了歪头,巧笑道:“小文太医多日不见,却是分毫未变啊。”

    文昶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上几岁的女子,她如今脸上不自觉显出的天真烂漫的神情,使她看上去一如当年还未嫁做人妇之时,便已名扬京城的镇国公嫡女。

    太子妃自小体弱,每日饮药诊脉都是少不了的,天底下这般内虚的女子,莫不是自幼养在深闺,积出一副文文弱弱的面容,连说话都是怯怯的,生怕声音大了惊动了房中梁上的灰尘。

    只是大抵是养在镇国公府之缘故,太子妃自小便爱刀枪多过针线,章太医是镇国公府的常客,皇城内外大小皇族当中,能使章太医日日关照的,当年也只有镇国公府这个丫头罢了,文昶那时跟在师父身边,不过做个小小药童的差事,一来二去却同年幼的太子妃熟稔起来。

    他幼时便被章太医收下学医,有的只是一身通透的天分,血脉亲缘如何,文昶是不知的。但在镇国公府这些时日,对于这个体弱内虚却丝毫不怨天尤人的小女孩,文昶生出了几分关怀之意。

    将镇国公府嫡女视作亲妹,于文昶这般身份而言,实在是逾越了。只是他那时虽小,待人便已有成人之风,冷漠而淡情;分明身为医者,这般心性却如何能使人尽信?如若视他人性命如清风拂云得过便过,他即便于医道之上有天纵之才,也非但不能出师,反倒要另择他途了。

    章太医为师为长,自然对文昶心性清楚地很,他见文昶同太子妃之间融洽,初始之时便也有所担忧,忧虑只怕时日长下去,两人都要对彼此生出些不该有的心思。只是愈到后来,他也愈发明白文昶从来都只有一片关爱,文昶对太子妃所有的纵容和怜惜,也只是因为他将她视作除师父之外的第二个亲人。

    那个丫头心境明澈,自然是明白文昶待她如何,镇国公府的嫡女一颗玲珑心,在此事之上也绝不含糊,谁厚待于她,她便倍以偿之。文昶视她为亲妹,她便投桃报李,以嫡亲兄长之礼相待。

    只是当年年幼还不得入太医院之时,太子妃对文昶戏称的一句“小文太医”被她沿用至今,实在是使得文昶哭笑不得,心中却多了几分暖意。

    太子妃使他的性子软化许多,到得如今医道透彻人事通达,便使章太医看在眼里,也没有任何不满意的了。此番文昶快马加鞭赶回京城,除开其余诸事之外,便是为太子妃带回南下路途中寻到的三味药材,但任凭哪个都知道,即便这药方齐全药材齐整,也只有三成把握能过那生死难关。

    太子妃本人自然也是清楚的,纵使如此,她却不曾有丝毫恐惧展现,非是那所谓大家风范在生死面前有何用处,而是既有倾心之人,便想要得再多一些,让人欢喜,自己便也欢喜;只是到底要得多,给出去的必然少不了,尤其是她这样的身子,是说不得那万一的。

    这个道理太子妃懂得,但世间诸事,不可件件都细细破开分析个究竟才行,有些时候便只自己觉得值当,那就好了。

    但文昶纵到如今,经历诸多人事,却还是不能明白太子妃之取舍。只是不明白归不明白,他对于这个丫头向来是纵容多过劝解,便连以往太子妃偷偷摸摸跑去校场,其中都有文昶之功劳。因而即便如今之事关乎生死,他还是那般纵容的态度,文昶向来同贺去那人不对盘,但此时却不得不承认那人之心境,事不挂己而万事皆在心中,才是真正的透彻。

    随心而至。

    有多难呢?文昶面色温和地道:“殿下莫说笑。”

    太子妃不喜“太子妃娘娘”这个称呼,便使内外宫人皆称她“殿下”,于她而言,随心而至不过抬一抬手,略侧过头便能得到。但于旁人而言,光是寻到那“心”在何处,便已是难如登天了。

    太子妃见文昶神情,还想出言打趣两句,但被身旁的太子一看,就只好乖乖地低下头,像从前一样同文昶挤眉弄眼,没有半点嫡女的高贵风范。

    “你平日精神不济,眼下倒是活泼得很啊。”太子瞥她一眼,眼中柔和之意却是掩藏不住。

    太子妃向文昶对口型,又被太子一瞪,这才轻咳一声讪讪笑道:“太子殿下在侧,我自然是精神百倍了。”

    太子拿她无法,却不能使她久坐,便哄着她起身,自己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容不得有半分闪失。

    文昶站在一旁,接收到方才太子妃同他挤眉弄眼似抱怨似甜蜜的“醋坛子”三字,面上神色和缓下来,眼中却是清明如许,仿若已臻破迷障,再不能动摇。

    “太子殿下吩咐,文昶自当竭力。”他向两人躬了身,对上太子妃看过来释然的眼神,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尽皆消散,“此番回京事务纷杂,请恕臣失礼,先行告退。”

    小丫头已然寻到了她自己的真心,一颗心悠然自在潇潇洒洒,如何不是早已有牵绊才敢越发肆意,她如今除腹中孩儿之外再无遗憾,却不知天下芸芸,懵懂不知那心在何处之人更是不可计数。

    其实知不知已然是不重要的了,太子妃心思玲珑,只看破这往日一身为数不多的温柔纵宠尽付于她的兄长如今已是心有所属,那便足够了。

    只是随心而至说得容易,又到底有几人能够真正随心而至呢?

    皇城之中不辨时日,转眼间一旬又过。

    这日晴空万里,已是入夏之景,寻常百姓心中也不由生出燥热之感,心神不宁地将厚重春衫除去,换上轻薄夏衣,便是依旧忙碌来往。

    赵璟焱从长乐侯府出来,见到等在门口的马车,不由一愣。候在马车旁的男子身着一品太医官服,样貌却年轻得吓人,赵璟焱只觉此人有些眼熟,一时却也不能思索起来,便住了脚看他。

    那面色平静的年轻太医将他看了一眼,向他行一礼,没有多余表情道:“太医院文昶,迎七皇子殿下回宫。”

    赵璟焱往他身后略一望,就见不少森严人马,军士模样人物俱着布衣,腰间却有配剑。

    “是哪头下的命令?”赵璟焱即便只有九岁,眉一皱也泛出那散不去的天家气派。

    文昶不为所动,身侧就有人向赵璟焱呈上一张锦笺。

    “是太子殿下手谕。”

    赵璟焱接过看了一眼,点点头,心里早有准备,却没想到这一日就这么来了。他抬手指了指自己身后唯一一个侍从,向文昶道:“他可随我一同回宫。”

    文昶颔首:“无妨。”

    赵璟焱不再多问,板着小脸径直上了马车,那侍从跟在后头一同进去,面上有些犹豫。

    “莫要胡乱猜疑。”七皇子眉头一皱,肃然道,“你只管做好你的事,其余俱是同你无关。”

    那侍从连忙应是,垂下眼睛规矩地坐着,不敢再言语。

    文昶在外头听见赵璟焱训斥身边随侍,不由想到那同他血脉相近远在南方的另一个人,而后神色动了动,内心摇了摇头。

    不愧是一脉相承。

    连同皇城中那位,实际上都是同样的做派。

    文昶微一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异样尽散。马车辘声隆隆疾驶入宫,车后军士步伐齐整,却是半步不差。

    马车在宫中一路畅行无阻,直到达乾清宫前,才蓦然停下,其后军士步伐一顿之后,便已站定,而后分做数队肃立宫墙之下,三步一人。

    赵璟焱被文昶请下马车,就见到宫门口姜全带着吴顺并两个小太监正在等候,看到人来,吴顺领着两个小太监向赵璟焱迎过来,礼数齐全地将他请入乾清宫偏殿。

    姜全同他擦身而过,顿下步子行了一礼。赵璟焱点点头,往里头走的时候不自觉回头看向那年轻的太医,便见到那父皇跟前最得用的大总管去到太医面前,习惯性地躬着身向他说了些什么,而后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赵璟焱收回视线,低着头一步一步随着领路的吴顺往偏殿处走去。他只不过是一个年仅九岁的皇子,在这种时候只需看顾着便是,轻易是不能起什么作用的。

    文昶进入乾清宫时往偏殿赵璟焱身影消失的方向望了一眼,眼中未有波澜起。这个年纪其实正好,起码在眼下这个时候,要受的不过一时看顾,而并非无尽的猜疑和针对。

    经过前厅的时候,太子独自坐在一旁,见文昶进来也无多少情绪,文昶向他行礼,他颔首便过,似是不愿多言。文昶心中明白,也不曾驻足,就要往里间去。

    “今日悦儿脸色很差。”太子突然道,令文昶脚步一顿,回过身来。

    太子朝他笑了笑,轻声道:“你出来后若有空闲,便替本宫往东宫去看看罢。”

    文昶难得一怔,他细细盯着太子神色,太子神情自然地让他看了半晌,才听到那个不可能有差错的答复。

    “是。”文昶平静应道。